编后记
从宋代文人的马少游情结,想到苏轼的《方山子传》.据说方山子虽为勋阀子弟,少时就想做侠客,"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于是他就遁隐于湖北光州、黄州间的岐亭,"庵居素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有山泉林下之志,必定就是"一世豪士".果然,"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苏轼到他家作客,只见"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是信史吗?
未必.《方山子传》写的是苏轼的同乡陈慥(季常).苏轼贬谪黄州时,得知陈慥就住在岐亭,两人常相往来.陈慥好蓄声妓(或许因此引发"河东狮吼"),多宾客,家里不会"环堵萧然".看来苏轼有意引导读者"误读"旧友的生活经历.刘师培早在1907年就曾指出,中国人自古至今钦佩离世独立的"个人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游离于社会关系之外,"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虽身居国土之中,然已脱国家统治之范围,不为人治所囿,故其自视也甚尊.
2013-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后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