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非心源性心泵功能障碍的表现与发生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1740.2014.02.021

危重症患者非心源性心泵功能障碍的表现与发生机制

引用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多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障碍是引起其它器官功能障碍、甚至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其在重症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或协同作用[1]。一些危重病患者,随着疾病进展,原有正常心肌功能或结构因缺氧、微循环障碍、内环境紊乱等引起了心肌细胞损伤,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即“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或“非心源性心泵功能障碍”[2]。在重症休克、脓毒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的自我调节以及心脏本身较强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使心泵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但此时已发生隐匿性心肌损伤[3];待临床出现明显心功能障碍时,机体多已处于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阶段。因此,早期重视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诊断,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将心肌损伤降到最低程度,对于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危重病患者非心源性心功能障碍的表现与发生机制。

危重症患者、非心源性、心功能障碍、隐匿性心肌损伤、危重病患者、心泵功能、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脏收缩、心肌细胞损伤、舒张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心力衰竭、微循环障碍、内环境紊乱、急性胰腺炎、多器官衰竭、自我调节、循环系统、心肌功能、协同作用

R542.2(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河北省人才培养工程计划;河北北方学院创新人才培育基金CXRC1314

2014-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3-7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微循环学杂志

1005-1740

42-1321/R

2014,(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