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第9、10窟窟前辽代建筑原状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1092.2004.05.006

云冈第9、10窟窟前辽代建筑原状探讨

引用
@@ 第9、10窟在云冈石窟的中部窟群,为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至十三年(484~489年)宠阉钳耳庆时(王遇)主持营造的一组双窟.其窟室外壁雕凿的仿木建筑佛殿外貌形式,是中国古代佛教石窟发展演变过程中,印度石窟原有模式的影响日渐减退,开始模拟中国传统木结构殿堂特点等地面建筑样式,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石窟艺术造型.北朝以后,这种作法不再流行,逐渐被在窟前接连修筑的木构殿堂建筑取代.辽兴宗、道宗时期(1031~1100),云冈石窟窟前曾修造过十座木结构殿堂建筑的大寺,即"一通乐、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福、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金熙宗皇统三年至六年(1141~1146)重修灵岩大阁九楹.第9、10窟这组双窟为十座大寺其中之一,宿白先生根据<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以下简称<金碑>)记载研究推测为崇福寺[1].可惜这些辽金时代的木结构建筑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但从窟外崖面上残留的一些梁孔椽眼遗迹及窟前地面发现的建筑遗址观察,十寺建筑规模宏大,与文献所记符合.

木结构建筑、云冈石窟、殿堂、北魏孝文帝、中国古代、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演变过程、民族特色、辽金时代、建筑遗址、建筑样式、建筑规模、佛教石窟、地面、石窟寺、木建筑、金熙宗、崇福寺

K87;TU-

2010-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4-37,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物世界

1009-1092

14-1255/K

200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