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1092.2001.03.006
云冈石窟中表现的"孝道"思想--云冈"睒道士本生"画解
@@ 佛教艺术自汉代与佛经同时传入中原,一方面将印度及南亚和中亚地区的社会宗教意识带入中国,另一方面也不断兼容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从而形成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云冈石窟作为中国早期佛教石窟的代表之一,在表现佛教思想的同时,吸收古印度社会生活中能够配合佛教思想的寓言故事(以翻译的佛经为根据),加以集中表现.云冈第9、10双窟,就以北魏开凿云冈石窟的功臣、著名高僧昙曜等人于云冈翻译的<杂宝藏经>为依据,雕刻了多达十几个以上的本生故事[1],用来宣传佛教思想的"因缘果报".这些故事情节多来自于古印度的民间传说,经佛教徒的整理编入经书.与此同时,为不断适应中国传统思想,云冈石窟艺术家还特别将佛经故事中最能表现中国情结的内容加以突出表现,其中第9窟前室三壁(北壁、西壁、东壁)和第1窟内,都在最显著的位置雕刻出"睒道士本生"的连环画面.
云冈石窟、孝道、佛教思想、道士、中国传统思想、古印度、艺术表现形式、佛经故事、多民族文化、宗教意识、中亚地区、中国早期、中国情结、杂宝藏经、寓言故事、因缘果报、文化思想、社会生活、民间传说、故事情节
K87;I20
2010-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