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8697.2013.08.013
绘就千年之色彩——来自伊犁河谷的彩陶
陶器的形成,源于对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火在生产活动中的长期使用,使古人逐渐发现成形的粘土经火烧后异常坚硬而且耐水性强.自此,陶器便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彩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手制陶,它不仅是制陶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当时人们某种情感、观念和精神的体现.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我国的彩陶出土量很大,分布地域很广,各类彩陶文化几乎遍及整个中华大地,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像张网纵横交错.它东至浙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直到龙山文化及东海峪遗址;西至黄河源头附近区域、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南边有石峡文化、昙石山文化;北有辽宁、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等.如此众多的彩陶文化遗址,汇聚成了我国庞大的陶器博物馆.
色彩、伊犁河谷、彩陶文化、陶器、新石器时代、昙石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粘土、文化遗址、仰韶文化、生产活动、龙山文化、良渚文化、考古发掘、黄河源头、红山文化、工艺发展、分布地域、耐水性
K87;X14
2013-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