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象征主义文学通往舞蹈的思考及再创作
创作舞蹈《野草》之前有近三年时间在构思《彷徨》,"彷徨"的十一个短篇内容极其丰厚、翔实,2009年,望之却步,舞团创作了《霾》,取现下彷徨之状,以空气现象阐释先生"彷徨"之感于万一.2011年秋,《霾》赴美巡演,在纽约与华盛顿获得成功,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下一波"(Next Wave)艺术节再次邀约新作,王媛媛与笔者又重新将目光投向一直未完的《彷徨》,然其命题叙事之宏大和深刻,着实难以使舞蹈之舞台意象窥其一斑.逐转读鲁迅先生同期作品《野草》,叹其美妙深刻的象征意味和契合当下创作之索求,当即确定创作舞蹈《野草》.因之前大量文本和案头的工作,使得创作"野草"与构思"彷徨"有着大量的精神默契.文案报给艺术节,总监立刻拍板确定2014年再度赴美,亦是"下一波"艺术节绝少以文案方式确定的演出.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