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46/j.cnki.37-1101/c.2022.03.01
现代互文化中的中国之哲学研究
能否且如何建立具有独立品位的中国学术研究范式?这一问题之所以再一次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前置性问题,我想至少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可称之为文化学术史的因素,其二则是中国社会与中国学术的当代处境.前者实际上可以追索到"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国门被迫洞开后,激进的"拿来主义"与消极的文化保守主义之争随之而起,中国学术究竟向何处去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大问题:是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全盘拷贝西方现代知识体系?还是仅仅以"西学为用"的工具主义方式,求得以"中学为体"的文化守成或自我续存之目的?同这种两极极端迥然有别的是,20世纪20-40年代看似边缘实则坚韧的开放积极的文化守成主义一脉,比如说,著名的清华"学衡派"所取的文化与学术之"中道"方式,作为其代表性人物的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先生撰写的碑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国范式、中华文明、中国政治经济学、中国哲学研究、儒学现代化转型
2022-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