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46/j.cnki.37-1101/c.2021.04.06
《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从"性朴论"的内在紧张谈起
"性朴论"针对传统"性恶论"的理解,为荀子"性论"赋予新的内容,并由此为荀子作为儒家正统正名.然而"性朴论"的相关论证始终建立在对《性恶》文本质疑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性恶》与《荀子》在文本整体性上的内在紧张感.实际上,通过对《性恶》文本展开结构的划分,认真分疏其对"性善"的诘辩方式,可以发现荀、孟"性论"内涵并不一致.荀子的"性论"在"涂人成圣"的理论框架下,并不具备孟子"性论"的价值根据内涵,而是分别对应着"材性资朴"的"知仁义法正之质",与"情之所欲"的"能仁义法正之具".其中,前者正是从《荀子》文本中得出"性朴论"的文献依据,以及进行相应解释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性恶》开篇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理由,以及此篇与《荀子》全书并不冲突的内在根由.由此,荀子"性论"的真实内涵不仅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荀子"成圣"即是"王道"的整体思想框架也将得以显示.
性朴论;性恶论;荀子;性论;儒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诸子学通史";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东师范大学青年预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
2021-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