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11-4721.2016.05.011
弥漫之气:中国古代关于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
形象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思维模式强综合、弱分析、强调整体性、直觉性的特点,瘟疫“致”与“治”的观念中“气”观念就是其产物.借助“气”大范围存在且具流动性的特点,瘟疫的各项特质可以得到解释,而且可以实现与荣卫气血思想的无缝衔接.早期人体外的气多指气候,而隋代注病观念注意到了邪气的人际传染,有了初步的细分、精分思想,但宋代以《圣济总录》为代表的官方医著用五运六气学说预言未来疾病,却是个机械的退步.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论突破伤寒和五运六气成说,并明确指出了口鼻为传染渠道,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这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体现,但仍然归属在“气”的概念之下.“气”的内涵不断被阐释、被置换,被加以正反两方面的利用.水、火、德行等具备弥漫性特点的物质或秉性往往也成为抵抗瘟疫的手段.围绕瘟疫问题上弥漫性物质(秉性)的左右逢源,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
瘟疫、气、致、治、医学史
TU-;G62
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世纪西欧基督医学及其比较意义研究”14ZZD01
2016-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