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丛枝菌根真菌与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59

3种丛枝菌根真菌与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引用
[目的]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功能互补作用,建立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方法]以玉米(Zea may L.)、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为寄主植物,采用寄主植物单作和间作的盆栽培养法,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和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3种AM真菌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分析,探索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的“功能互补”效应及机制.[结果]间作模式下,寄主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3种AM真菌的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单作(P<0.05);单作和间作栽培模式下,3种AM真菌对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孢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高粱地上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两种间作栽培模式下,根内球囊霉对白车轴草地上部分生物量也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结论]3种AM真菌对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偏好性不同,且C3和C4植物对AM真菌共生关系存在一定的“功能互补”效应,利用AM真菌的寄主植物偏好性和不同植物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增加AM真菌的孢子产量,有利于AM真菌高效繁殖体系的建立.

寄主植物、AM真菌、间作、单作、共生机制

43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No.2015DFG31840,2013DFA30950,2012DFG314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5704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D14B10;国家星火计划项目No.2012GA860003;甘肃省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No.2013QN-03;甘肃省科学院应用开发研究项目No.2012JK-03,2015JK-06;Inter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gram of China No.2015DFG31840,2013DFA30950,2012DFG31450;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1570415;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of China No.2012BAD14B10;Key Project of National Spark Program No.2012GA860003;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Fund No.2013QN-03;Development & Application of 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 Fund No.2012JK-03,2015JK-06

2016-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27-53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微生物学通报

0253-2654

11-1996/Q

43

2016,4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