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作用下碳钙镁石的形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43/j.cnki.wsxb.20140360

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作用下碳钙镁石的形成

引用
[目的]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机理的研究有可能为CO2的矿物捕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Mg/Ca为2的B4培养基中对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进行了为期50天的培养实验,同时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物重量、培养液的pH值、电导率及其中细菌数量、Ca2和Mg2+浓度等进行了动态监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矿物形态进行了跟踪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1)在对GW-2菌株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发现,沉淀物的质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在无菌对照实验中未收集到沉淀物;(2)各时间段平均沉淀速率与细菌数量之间(r =0.67,P<0.05)、沉淀物质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r=0.79,P<0.05)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沉淀物质量与电导率、Ca2+和Mg2+浓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9、0.93和0.98,P<0.001);(4)在赖氨酸芽孢杆菌作用下,3种碳酸盐矿物按如下顺序先后形成:非晶态碳酸钙→碳钙镁石→高镁方解石.[结论](1)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具有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2)细菌数量是控制碳酸盐矿物沉淀的直接因素,而较高的pH值是碳酸盐沉淀的必要条件;(3)电导率以及Ca2+和Mg2+浓度的明显降低可以间接地指示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发生;(4)碳钙镁石可能主要是非晶态碳酸钙经过老化作用而形成,碳钙镁石可能经脱镁作用转变为高镁方解石.

赖氨酸芽孢杆菌、碳钙镁石、高镁方解石、矿物捕获

55

Q938(微生物学)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172308 and by the Open Projec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SKLLQG1309 an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ZZD-EW-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308;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LQG130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ZD-EW-04-02

2015-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07-6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微生物学报

0001-6209

11-1995/Q

55

2015,5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