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精确的锰掺杂半导体纳米团簇光致发光性能及其调控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66/PKU.WHXB202004020

原子精确的锰掺杂半导体纳米团簇光致发光性能及其调控机制

引用
Mn2+掺杂的Ⅱ-Ⅵ或Ⅰ-Ⅲ-Ⅵ族半导体纳米晶或量子点因独特的光致发光特性(如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微秒或毫秒级长荧光寿命,显著区别于主体材料的带边激子发射)使其成为一类重要的新型发光材料,在激光、荧光太阳能聚集器、生物标记、传感等领域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1,2.其荧光发射机制通常被解释为:半导体主体材料在受激辐照后将激子能量转移至临近的Mn2+掺杂离子,被间接激发的Mn2+离子再由激发态经d-d自旋禁阻跃迁至基态(4T1至6A1)而产生荧光.早期研究表明,Mn2+掺杂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特征(如荧光强度、量子产率、激发态寿命、峰位和半峰宽等)易受Mn2+周围配位结构环境影响.尽管Mn2+掺杂半导体纳米晶的合成及发光机制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但深入探究此类材料中与Mn2+掺杂位点结构相关的内在荧光调控机制常面临巨大困难与挑战,因为目前还尚无有效表征手段从纳米尺度颗粒中获悉局部区域Mn2+掺杂位点的精确配位结构信息,如Mn2+掺杂位点的键长键角、Mn2+离子簇内部离子对的间距、晶格扭曲度以及配位对称关系等.早期关于掺Mn2+半导体纳米晶发光性能的调控机制结论通常来自于掺杂剂在大尺度空间上相对均匀分布的主体材料体系,而非原子级精确分布的材料体系.简言之,传统半导体纳米晶材料由于“随机掺杂”特性导致的内在局部区域结构信息不可知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深入探究Mn2+掺杂材料的荧光调控机制.

36

2020-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物理化学学报

1000-6818

11-1892/O6

36

2020,36(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