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之交电磁学的发展和影响(Ⅱ)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379-4148.2001.03.010

19—20世纪之交电磁学的发展和影响(Ⅱ)

引用
@@3 X射线的发现和上一世纪之交的X射线研究 我们在文章的上一部分已经讨论上一世纪之交电磁学的两个主要理论——洛伦兹电子论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电磁学的产生过程,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世纪之交的重大电磁学实验发现及其对开启物质的深层次研究的影响.先让我们看看X射线的发现和X射线研究. 3.1 X射线的发现 关于波粒二象性的争论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不过当时主要是针对阴极射线到底是带电粒子还是电磁波动.从1859年的普吕克(J.Plück)、1869年的希托夫(J.W.Hittorf)和1879年克鲁克斯(W.Crookes)的每一个十年,都有不少关于阴极射线可以被磁场偏转的报道.克鲁克斯已经十分肯定地认为阴极射线是负电粒子流.然而,赫兹一个实验却使物理学家特别是德国物理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阴极射线“以太”波动论的一边,因为他在实验中没有看到阴极射线被电场偏转.而他在另一个实验中实际上接触到了X射线,但他竟不知是一种新射线,仍以为是阴极射线穿透金属层后产生的效应.这个实验是说:在一个用金属片将阴极区和阳极区隔开的管中,阴极射线发射时也能使阳极区产生辉光.勒纳(P.Lenard)在1893年更接近了这种射线,但他也没能意识到走到了伟大发现的边缘.他在实验中发现,他那个带有铝箔窗口的射线管在放电时,在管的窗口外8cm之内中出现了辉光,他认为是“硬阴极射线”穿透铝箔所致[15].有意思的是,使勒纳始料不及的正是这个未被他本人充分认识和利用的实验,倒反成了伦琴发现X射线和汤姆孙发现电子的重要线索.

电磁学实验、阴极射线、物理学家、上一世纪、阳极区、洛伦兹电子论、注意力转移、深层次研究、波粒二象性、铝箔、电磁波动、带电粒子、窗口、产生过程、爱因斯坦、阴极区、相对论、射线管、粒子流、金属片

30

O4(物理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5-1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物理

0379-4148

11-1957/O4

30

2001,3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