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腹主动脉瘤术后并发症谈腔内修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139/j.1007-9610.2019.04.001

从腹主动脉瘤术后并发症谈腔内修复

引用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体检中超声初步检查腹主动脉的开展,以及民众和各级医师对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这一疾病认识的进步, 临床上发现需治疗的AAA检出率大大提高. 自1991年,Parodi等[1]成功运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 AAA起, 腔内微创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真正拉开序幕.经过30年的理念、器具、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架移植物柔顺性、贴附性的大幅改进,定位锚定辅助装置及技术的不断提高, 输送系统口径的不断减小,以及开窗、 烟囱和分支型支架等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EVAR迅猛发展,成为绝大多数AAA的首选治疗方法. 这是医学史上,医学进步彻底改变单个疾病诊疗模式的经典案例.但多个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EVAR 并不具备远期优势,且有更高的再干预率.这更高的再干预率来自于腔内技术所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如何将EVAR做得更好,不仅给病人带来近期受益,更经得起远期考验?本文就AAA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加以探讨.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

24

R654.3(外科学各论)

2019-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85-2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外科理论与实践

1007-9610

31-1758/R

24

2019,2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