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穗草属天然杂种的鉴定及形成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913/PSJ.2095-0837.2022.10011

曲穗草属天然杂种的鉴定及形成研究

引用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族曲穗草属(Campeiostachys)的两株疑似天然杂种进行鉴定,探究其可能的亲本及杂种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两株天然杂种在形态上与短芒曲穗草(Cam-peiostachys breviaristata(Keng)Y.H.Zhou,H.Q.Zhang et C.R.Yang.)相近,长势优于后者,但其花粉育性(13.30%和21.20%)和结实率(10.70%和18.60%)较低;细胞学分析表明两株天然杂种均为六倍体(2n=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两株杂种的可能亲本为短芒曲穗草、无芒披碱草(Ely-mus submuticus Keng)、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Nevski)Hand.-Mazz).基于杂种具有无芒或短芒的特征,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测短芒曲穗草和无芒披碱草为两株天然杂种可能的亲本供体,且短芒曲穗草为母本.

曲穗草属;天然杂种;DMC1;rps16

40

S543+.9(饲料作物、牧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阿坝州科技局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

2022-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科学学报

2095-0837

42-1817/Q

40

2022,40(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