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四种优势湿地植物茎、叶通气组织的比较研究
对通气组织的解剖观察有助于了解湿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对不同生境的适应.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洞庭湖湿地沿水位高程梯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红穗苔草Carex argyi、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的茎和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茎通气组织的形成部位主要在皮层、维管束和髓腔,其中髓腔所占比例最大(>77%).茎通气组织大小为:水蓼(57.8%)>红穗苔草(45.5%)≥虉草(41.7%)≥荻(37.8%).4种湿地植物的叶均在叶肉组织和(或)维管束内形成通气组织,如荻、虉草的形成部位是维管束,水蓼的是叶肉组织,而红穗苔草在叶肉组织和维管束内均可以形成,但以叶肉组织中为主,占99%.红穗苔草叶通气组织最发达,为33.8%,其它3种植物相对不发达,仅为0.13%~1.68%.除虉草外,其它3种植物通气组织大小与其分布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见,湿地植物通气组织与其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
通气组织、解剖学、分布、生境、湿地植物
28
Q944.5(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435-02;KZCX1-YW-08-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62
2010-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