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0837.2004.06.003
中国板栗与美洲栗杂种抗性遗传标记--莽草酸脱氢酶(SKD)的遗传分析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和单株家系、杂交家系分析方法对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美洲栗(C.dentata)莽草酸途径的关键性酶--莽草酸脱氢酶(SKD)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对单株家系、种内杂交家系和种间回交BC1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栗属莽草酸脱氢酶共有4个活性区域,活性基因座具有物种特异性,并符合孟德尔式遗传,美洲栗的Skd-1与Skd-2为独立分离基因座,但中国板栗的Skd-3与Skd-4则为紧密连锁基因座.通过对中国板栗和美洲栗杂种F2代群体分离的杂种酶谱表型分析,表明中国板栗Skd-3,-4连锁群可能在基因组中存在重复,并推断美洲栗的Skd-1和Skd-2可能分别由重复连锁群独自变异演替而成.莽草酸脱氢酶重复基因座的存在并表达出酶活性,可能使中国板栗的莽草酸途径更有效率,增强中国板栗在受到栗疫病菌等微生物攻击时的反应应答,从而提高其抗性.研究认为莽草酸脱氢酶有作为抗性辅助选择遗传标记的潜力,在回交育种拯救美洲栗计划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栗属、遗传标记、种间杂种、莽草酸途径、莽草酸脱氢酶(SKD)
22
Q943;S664.2(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SW-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057;美洲栗基金会资助项目
2005-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8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