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国话语的古今之辩
"殉国"是在特定环境中,主体面对民族大义,在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主观选择死亡的行为."殉国"一词为日常所习见,然而古代殉国与近代殉国的意义并不一致,二者不能并为一谈.殉国行为表象下包蕴的民族文化和时代内涵有着中与外、古与今之间的差异.古代中国,殉国是为王朝(或正统)而战,遵循的是"忠君"的纲常伦理,又因尊崇生命,厌恶以死明志,因而殉国话语始终被限制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群体之内.近代以来民族国家观念传入,"国"与"家"的概念内涵发生了嬗变,殉国的目的是为寻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只有国家安定才能换来个体家庭的幸福.在保卫家国的目的之下,为国捐躯的范围被扩大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更新的国家伦理下,中国人好生恶死的文化传统与殉国者英勇赴死行为之间的强大张力碰撞出震撼心灵的崇高力量.
近代、殉国、民族国家、古今演变
K304
2023-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