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的困境:《同情者》中的世界主义伦理与反讽主义实践
美国哲学家奎迈·安东尼·阿皮亚的世界主义伦理和理查德·罗蒂的反讽主义哲学均在以“个体”为终极关怀的基础上,探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为实现跨越社群、超越国界的人类团结提供了一种思路.在荣获2016年普利策小说奖的《同情者》中,身为越战难民、后移居美国的作者阮越清呈现了一种世界主义反讽的越战叙事.通过刻画拥有“双面身份”的主人公在越战期间及逃亡美国后的传奇经历与纠葛情感,小说不仅审视了美、越两个国家以及越南革命,同时阐释了世界主义对话与反讽主义质询对理解他人和完善自我的作用,以及“爱有等差”的认同伦理对构建自由主义的世界乌托邦的意义.
《同情者》、阮越清、世界主义、反讽主义
39
B82-02;I712;I1-19
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7-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