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学史--刘建军教授访谈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7519.2006.03.001

建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学史--刘建军教授访谈录

引用
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委员、<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会理事,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与一般项目10余项.主要代表著作有:<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演进的诗化人学--文化视界中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传统>、<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等.最近,本刊特约记者袁先来就有关中国的西方文学史撰写等问题,采访了刘建军教授.刘建军教授认为,国内的外国文学史理论形态没有根本性改变有多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是让读者无法确定其所解释的文学现象是现代的而不是传统的.文学史应该是文学史家对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所进行的现代阐释,寻找出以往文学的文化精神与今天现实精神的"契合点".文学的发展在于其内部存在着一个起着更直接作用的内在功能性关系系统:在西方人与自然、与神、与物对峙与消解的不同文化时代背景下,自爱琴文明开始出现的西方人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原初自觉,以及这种自觉所促进的西方人对自己本质认识的递进发展,构成了西方文学中强大的、功能性的、以"自由"为本质的人文精神传统.西方文化与文学是建立于基督教式的,或者说是被基督教所同化了的思维模式之上的.基督教文化在强化逻各斯和消解逻各斯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文化的出现及其演进,既使得西方人在认识自身的时候达到了精神世界的高度,又为西方文化自身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促进了西方文化从古代走向现代.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内部的演变,也使得基督教文化人文向度与西方文学自由传统的历史联系十分复杂.基督教文化也与当代文学价值走向紧密关联,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文学思想已经和基督教精神开始合流,但既要看到"宗教"与"宗教精神"的差异性,又要看到当代创作显示出的与基督教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我们今天需要的西方文学史的新形态,必须是以西方人的精神发展进程为核心来重新阐释其文学发展规律的文学形态,必须是要把西方重要文化现象--基督教文化现象包含其中的文学发展形态.

文学史、文化史、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文化转型

28

D61;I20

2006-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外国文学研究

1003-7519

42-1060/I

28

2006,2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