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8620.2019.06.001
15CrMoG钢棒材表面缺陷机理分析和工艺改进
分析得出,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和表面裂口缺陷产生于铸坯加热之前,且与结晶器弯月面保护渣有关.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15CrMoG钢凝固相变过程,结合亚包晶钢连铸凝固特点综合分析15CrMoG钢棒材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结果 表明:15CrMoG钢在固相线温度附近发生包晶反应L+δ→γ和包晶转变8→γ,不仅导致初生坯壳生长不均匀,而且加剧P、S元素在凝固前沿的偏析.而初生坯壳不均匀是导致棒材表面缺陷根本原因.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内坯壳薄弱处,经过二冷和轧制工序在夹杂物和硫偏聚处扩展长大.棒材表面裂口缺陷是初生坯壳不均匀导致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大,造成铸坯夹渣所致.通过控制[C]0.16%~0.17%、[S]≤0.005%、保护渣碱度1.2、熔点≥1 200℃、粘度≥1.0 Pa·s,260 mm× 300 mm铸坯水量150 m3/h,拉速0.5m/min等措施,裂纹合格探伤合格率由原45%提高至98%.
15CrMoG钢、亚包晶钢、表面缺陷、包晶反应、包晶转变
40
2019-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