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258/j.cnki.1674-5906.2023.06.017

2011-2020年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

引用
农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充分认识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汾渭平原的碳库潜力,深入了解汾渭平原农业活动的碳排放特征,可为汾渭平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收集2011-2020 年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业投入要素及作物产量数据,解析了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及碳足迹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核算了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碳生态盈余/赤字.2011-2020年,汾渭平原碳排放总量从3.78×106 t先升高至4.16×106 t后逐步下降到3.72×106 t,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呈上升趋势,最高达0.880 t·hm-2,两者均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中心高于边缘的分布格局,而化肥使用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碳排放总量年均贡献率达 58.8%),其所贡献的碳排放量与总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汾渭平原碳吸收总量从2.48×107 t先升高到2.69×107 t后下降至2.38×107 t,空间分布较为均衡,而单位播种面积碳吸收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最高达5.98 t·hm-2,且逐步由东部高于西部演变为西部高于东部,其中粮食作物是碳吸收的主要贡献源,其碳吸收量占农田总吸收量的92.7%.汾渭平原碳足迹从5.94×105 hm2先升高至6.44×105 hm2后下降至5.54×105 hm2,空间分布不规律,而单位面积碳足迹呈上升趋势,大体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汾渭平原农田整体呈碳生态盈余状况,然而近年也出现了盈余下降趋势,其农田生态系统碳库功能有削弱风险.各城市间农业发展不均衡较为明显.重视第一产业的绿色发展对保持农田碳汇规模、实现区域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

碳足迹、汾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

32

X22(环境与发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23-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149-116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环境学报

1674-5906

44-1661/X

32

2023,3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