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6.001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影响,采用KMnO4氧化法,对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次生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RO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测定,以石栎-青冈次生林土壤为参照,计算土壤CMI,分析土壤ROC含量、CMI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土层ROC含量、ROC 分配比例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ROC 含量表现为石栎-青冈次生林>毛竹林>水田>杉木人工林>农用旱地>苗圃,ROC 分配比例为水田>石栎-青冈次生林>毛竹林>农用旱地>苗圃>杉木人工林;与石栎-青冈次生林相比,毛竹林、水田、杉木人工林、农用旱地、苗圃土壤ROC含量依次下降了9.8%~15.6%、22.0%~36.3%、27.6%~40.1%、47.4%~51.2%、58.0%~65.5%,水田、毛竹林、杉木人工林、农用旱地、苗圃土壤CMI依次下降了11.6%~18.4%、9.1%~20.9%、40.0%~44.1%、48.6%~51.5%和59.3%~66.6%;6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ROC含量的季节变化节律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较秋冬季高,夏季最高,冬季或秋季最低;土壤ROC含量、CMI与土壤SOC、全N、全P、水解N、有效P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全K、速效K不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ROC含量、CMI影响显著,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或农用地后,土壤碳库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
湘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易氧化有机碳、次生林、碳库管理指数
25
S154.1;X144(土壤学)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1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YJ019
2016-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