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区不同母质水耕人为土发育速率的比较
如何度量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和发育速率是土壤发生学的一个难题.选择南方丘陵区3种常见母质(紫色砂页岩类坡积物PS、第四纪红黏土RC和红砂岩类坡积物RS)发育的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利用属性距离和土壤发育指数来表征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揭示母质对水耕人为土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耕人为土剖面形态特征经定量后和属性距离一样能够表征水耕人为土发育的时间趋势,在指示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和估算发育速率上有重要意义.有机碳(SOC)、pH、黏粒含量和磁化率(MS)在计算发生层距离(HD)中贡献很大,而土壤颜色和湿结持性在计算发生层指数(HI)中起着重要作用.RC母质的土壤,土层较厚,颜色红,黏粒含量较高,保肥和保水状况好,土粒的黏结性和可塑性较好,SOC容易累积,发育速率最快.PS母质的土壤,土层较厚,细颗粒(黏粒+细粉粒,<0.01mm)含量高,保肥和保水状况好,土粒有一定的黏结性和可塑性,SOC容易累积,发育速率次之.RS母质的土壤,黏粒和细颗粒含量均很低,土层薄,保肥和保水状况以及黏结性和可塑性差,SOC很难累积,发育速率最慢.母质对水耕人为土发育过程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其发育速率表现出来.研究同时显示,水耕人为土平均发育速率远较自然土壤快,并在人为培育下快速定向发育.但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水耕人为土的发育速率普遍下降,水耕人为土发育速率和成土年龄的关系大致符合对数关系.这种定量方法可以提高对水耕人为土形成过程的理解并能实现不同地区水耕人为发育速率的定量比较,有较好的使用前景.但此方法仍处于试验探讨阶段,有待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和改进.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母质、属性距离、土壤发育指数
56
S151+.3(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235;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ZHYJ16-YB03
2019-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9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