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土壤次生碳酸盐形成和周转过程中固存CO2的研究
次生碳酸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碳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有机碳库大2倍~5倍,其形成与周转对该地区土壤碳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分析测定土壤碳酸盐(SC)含量及其δ13C值、土壤CO2的δ13C值和母质风化物的δ13C值等,探讨土壤次生碳酸盐形成和重结晶过程中对土壤CO2的固定,并计算其固定量.结果表明:次生碳酸盐的δ13C值主要由土壤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决定,可用土壤CO2的δ13C值计算次生碳酸盐的δ13C值.对该研究区SC进行区分,发现在40~50、50~60、60~80和80~100cm土层,次生碳酸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3.6%、65.4%、41.7%和17.4%.应用δ13C值和化学平衡原理估算该地区次生碳酸盐形成和重结晶过程中固定的CO2量,得出40~50、50~60、60~80和80~l00cm土层每千克土壤中分别固定了38.3、39.2、25.1和9.2 g的土壤CO2.
荒漠草原、碳酸盐、次生碳酸盐、δ13C值、土壤CO2
48
S153.4;X142(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11-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