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水稻土肥力性状的演变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564-3929.2003.06.011

红壤水稻土肥力性状的演变特征

引用
大田条件下,通过选点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土壤颗粒组成呈现规律性变化,粘粒(<0.002 mm)含量从荒地红壤的39%下降到80 a稻田土壤的17%,而粉砂(0.02~0.002 mm)含量升高.土壤pH一般增加0.5~1个单位;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从荒地红壤的4.58 g kg-1和0.39 g kg-1增加到30 a红壤稻田的19.6 g kg-1和1.62 gkg-1,其后,即使利用时间长达80 a,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含量,经3 a水耕利用后可从荒地红壤的0.5 g kg-1提高到1.3 g kg-1,表明通过施肥可使红壤磷素快速积累;而在水耕利用过程中,红壤稻田土壤的钾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经80 a利用的红壤稻田,0~10 cm土壤钾素含量仅为荒地红壤的80%;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也呈下降趋势.随着水耕熟化过程,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也明显升高.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的各项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还表明,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要达到高度熟化的稻田土壤肥力水平,需要经过30 a的时间.

红壤地区、水稻土、肥力性状、演变

40

S158(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SW-4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9011801

2003-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70-87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土壤学报

0564-3929

32-1119/P

40

2003,40(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