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36/j.cnki.trtb.2021041601
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根际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钾素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根际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含量间的耦合关系,为红壤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采集不施肥(C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2倍氮磷钾肥(DNPK)和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5个处理玉米根际土壤,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探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各施肥处理玉米根际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2 mm组分均显著低于0.25~2 mm和<0.25 mm组分,但NPKM处理>2 mm的组分最高,<0.25 mm组分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各团聚体组分间、同一粒级不同处理间全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在>2 mm、0.25-2mm和<0.25mm团聚体的交换性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4.83%、31.12%和32.43%,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1.74%、16.86%和14.54%.相关分析表明,>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与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含量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72和0.77,P<0.05),且>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增加0.1 g kg—1,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5.69 mg kg—1和2.37 mg kg—1.[结论]在南方红壤地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玉米根际土壤大团聚体比例的重要措施,且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促进了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的提高,可为满足作物根系的钾素需求奠定基础.
红壤、玉米根际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交换性钾
53
S143.2(肥料学)
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博士科研基金项目
2022-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3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