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36/j.cnki.trtb.2019.06.23
冀南平原盐渍化改造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研究
本研究基于华北平原区的少耕培肥长期定位试验(1985年至今),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肥、不同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极显著,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和0.907**,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强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提高了酶的活性.土壤酶的活性与施肥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氮肥施用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不大(P>0.05);无论是小麦季还是玉米季,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施用磷肥明显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但效果不显著(P> 0.05).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总之,在少耕条件下,不施用磷肥、少施用氮肥(225 kg N hm-2 a-1)和高量秸秆(4500 kg hm-2 a-1)的处理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长期定位试验、过氧化氢酶、土壤温度、施肥、耕作方式、秸秆还田
50
S154.2(土壤学)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06B01
2020-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434-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