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种植模式"对土壤酶学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123种植模式"(B,RVCs)和休闲轮作模式(A,FRCs)、蔬菜连作模式(C,VCCs)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学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整套模式完成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3种种植模式酶活性均表现为0~15cm高于15~30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反之;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A模式0~15cm高于15~30cm土层,B、C模式土层之间15~30cm高于0~15cm.与传统模式和当地模式相比,"123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脲酶活性为C>B>A.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发现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速效磷对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力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为最大,其它养分因子对以上三种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上.
"123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相关性
40
S154.2(土壤学)
广东省财政厅项目中晚稻及配套种植制度试验示范,2005;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2005B20801001
2010-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