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70/j.cnki.stbcxb.2018.01.006
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径流泥沙效应
探明径流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径流泥沙效应,对于大尺度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自然降雨试验探究了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地带3种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S1模式:坡改梯十经果林,S2模式:等高沟垄十农作物,S3模式:平整撂荒坡面十草本)径流泥沙效应.结果表明:3种治理模式在次降雨诱导下平均径流量为S3(1.84m3)>S1(1.03 m3)>S2(0.78 m3),平均泥沙流失量为S3(1.191 t/hm2)>S1(0.411 t/hm2)>S2(0.311 t/hm2);3种治理模式在A、B、C雨型诱导下(K-均值聚类)累积径流量均为S3(33.19,15.25,14.13 m3)>S1(19.40,9.06,6.48 m3)>S2(16.60,5.89,4.15 m3),累积泥沙流失量也表现出了相同规律,即S3(14.474,10.863,15.153 t/hm2> S1(7.521,2.695,3.766 t/hm2)>S2(6.149,1.685,2.741 t/hm2);不同治理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响应特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3,0.920,0.677,其中,S1、S2和S3模式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线性回归斜率(k)分别为0.356,0.420,0.493,表明S3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的响应最明显,S2模式次之,S1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响应程度较小.因此,3种典型模式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效果.
治理模式、径流、泥沙、径流小区、降雨
32
S157.1(土壤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
2021-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