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87/j.issn.1000-0976.2022.11.002
四川盆地桐湾期不整合面的侵蚀成因地质新证据
四川盆地震旦纪桐湾期不整合面具有多幕演化和复杂成因机制等争议,目前主要存在2种端元模式:大陆构造变形成因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侵蚀成因.为了进一步明确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桐湾期不整合面的成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指明方向,基于野外露头和薄片观察、地震资料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综合揭示了四川盆地桐湾期不整合面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桐湾期不整合面以扬子陆块台地相区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间、灯影组四段/下寒武统底界间2幕平行不整合面为典型特征,具有平行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的结构特征;②桐湾期不整合面附近碳氧同位素呈现明显负漂移特征,灯影组四段顶部δ13C值减小到-2‰以下、δ18O值减小至-10‰~-12‰以下,但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间同位素负漂移相对较弱;③桐湾期平行不整合面可能为全球新元古代末期Vingerbreek冰期和Baikonur冰期事件海平面下降成因相关的侵蚀型不整合面.结论认为,桐湾期不整合面发育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不仅控制着灯影组不整合面储层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油气运移特征,而且新元古代末桐湾期构造运动期次与性质、不整合发育特征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盆地、桐湾期、灯影组、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全球海平面升降、油气地质意义
42
D925.1;TE122.2;P5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9B6003
2022-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