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87/j.issn.1000-0976.2016.08.003
四川盆地湖相泥页岩沉积模式及岩石相类型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了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该盆地中下侏罗统不同层段湖相泥页岩中石灰岩和砂岩夹层比例的统计,将中下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最大潮进期碳酸盐岩湖泊和局限湖进期陆源碎屑湖泊2种沉积模式,前者主要分布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后者主要分布于川东-川东北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凉高山组)和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在此基础上,按照页岩气地质、开发、工程一体化的思路,根据岩性及岩性组合、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类型3大关键参数,建立了该区湖相泥页岩岩石相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6种岩石相类型.最后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压汞-吸附联合测定、脉冲渗透率、纳米CT、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含气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对不同岩石相类型的页岩气形成基础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结论认为:以碳酸盐岩占主导沉积的湖坡风暴滩与湖坡泥交替沉积的中-高碳低硅中钙页岩与介屑灰岩互层相,具有良好生烃、储集、渗透和可压裂的配置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改造,为湖相泥页岩最有利的岩石相类型.
四川盆地、早-中侏罗世、湖相泥页岩、沉积模式、岩石相类型、划分方案、页岩气、形成和改造
36
P61;P5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项目“四川盆地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P13085
2016-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