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及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明确生物质炭等改良剂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南方红壤旱地改良剂的合理施用及评价不同改良剂对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旱地红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 g/kg)、C(生物质炭,21.46 g/kg)、C+Ca(过氧化钙,1.72 g/kg;生物质炭,21.46 g/kg),利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研究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量和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红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土壤提高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蔗糖酶(INV)、淀粉酶(AMY)及脲酶(URE)活性,特别是配施(C+Ca)显著提高土壤活性碳含量及酶活性.PLF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的大小顺序为:C+Ca>C>Ca>CK;各处理土壤细菌的相对丰度最大,大约占微生物总含量的80 %,放线菌次之,大约占微生物总含量的13 % ~ 15 %,而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较低.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GN)/革兰氏阳性菌(GP)值,尤以C+Ca处理增加幅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计算主成分的综合得分,配施(C+Ca)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MBC、DOC和土壤INV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的主要因子.因此,施用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够明显提高旱地红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红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激发红壤酶活性,且配施效果最显著.
生物质炭、过氧化钙、旱地红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
江西省教育厅科研技术研究项目GJJ16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50,?31760167,?41661065
2019-04-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