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9829.2012.02.015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的影响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990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 60 cm土壤,应用等质量计算方法,探讨了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和垄作翻耕(LF)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60cm深度内,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垂直递减规律,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不 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硫含量及储量为LM>SH>DP>LF,有效硫含量及储量为LM>DP>LF>SH.长期垄作免耕提高了土壤全硫及有效硫的含量和储量,与对照DP处理相比,LM处理全硫与有效硫含量分别增加了20.80%和1.31%,储量分别增加了19.54%和5.36%.耕作层(0~20 cm),DP、SH、LM、LF处理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分别为27.15、13.45、31.43和24.01 mg/kg,DP、LF以及LM处理为硫不缺或硫丰足,而SH处理为缺硫土壤(土壤有效硫含量<16 mg/kg).对缺硫土壤,应重视硫肥的施用,以促进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耕作、全硫、有效硫、紫色水稻土
44
Q948(植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5069和40805050;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0806351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09B026;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
201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