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毛细胞下突触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看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及部位--读书心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7299.2005.04.002

从内毛细胞下突触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看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及部位--读书心得

引用
@@ 1996年Starr[1]定义了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 AN)为一症状群,它是由于第Ⅷ颅神经的听神经受损引起的一种临床听力学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近年来随着该病发病率日渐增多且低龄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至今对其发病机制仍有争论.其实Starr已明确指出听神经病的病损部位为位于耳蜗至脑干之间的第Ⅷ颅神经的耳蜗支,不包括脑干听觉径路的病变,只包括:内毛细胞、内毛细胞与传入神经纤维间的突触连接、螺旋神经节细胞、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及以上部位的任意组合[1],并强调指出要将耳声发射(OAE)正常,ABR波Ⅰ异常的耳蜗神经病变与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Ⅰ正常,而后面几个波异常的中枢性听功能障碍相区分[1].

内毛细胞、复合体、结构和功能、听神经病、发病机制、神经纤维、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听性脑干反应、颅神经、感音神经性聋、听功能障碍、临床听力学、突触连接、神经病变、任意组合、脑干听觉、耳声发射、病损部位、中枢性

13

R764.4(耳鼻咽喉科学)

2005-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23-2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1006-7299

42-1391/R

13

2005,1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