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与中国翻译话语的再考察(1949-1966)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665X.2019.03.013

副文本与中国翻译话语的再考察(1949-1966)

引用
分析从翻译话语的角度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对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梳理建国十七年(1949-1966)英国文学汉译本的序跋这两类副文本,对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翻译理论“神化说”提出质疑.这一时期的译本序跋主要由出版者和译者负责,他们发挥意识形态守门人的功能,教育和引导读者按照社会公共话语的规范阅读文学作品.译者保持权威的批评者和谦卑的翻译者的双重姿态.理想中的翻译标准围绕着忠实、畅达、朴素、精简等话语展开.这一时期的翻译话语是社会主流或公共话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深受特定时期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影响,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自主性.翻译主要承担着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它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的游戏,而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话语在改革开放后被国内学术界远离意识形态,走向美学和科学的诉求所抛弃,而“神化说”则被建构为建国十七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

主流/公共话语、中国翻译话语、副文本、“神化说”

26

H315.9(英语)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2017BWY0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重点招标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17APTIS02

2019-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8-12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008-665X

12-1422/H

26

2019,26(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