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遗传承的高校创新——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5-7556.2023.10.030

本土非遗传承的高校创新——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

引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形式与方法已不能满足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需求.而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拥有高质量、高学历的师资队伍,而且拥有很多便捷化的基础设施,能够在非遗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可以从非遗的特点出发,以文化传承为指引,做到非遗知识的专业渗透,加强产学融合,实现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协同配合.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基于南京本土秦淮灯彩,充分发挥各大主体的作用,提出创新性传承举措,逐步培养专业非遗传习人,解决当前非遗人才匮乏的问题,使南京本土非遗工作实现精准赋能,创造更多有价值的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措施,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本土非遗传承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土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本土非遗、高校、创新、文化传承、专业渗透

J026(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资助项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秦淮灯彩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RCPT22002.

2023-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4-9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天工

2095-7556

14-1374/J

2023,(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