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633.2023.06.008
作为革命主体与真理生产程序的电影艺术
西方激进左翼思想家阿兰·巴迪欧站在事件哲学的基础上,将电影看作最普遍的、能够生产真理、帮助实现革命主体构建的艺术形式.他认为,主体问题是电影和哲学中的主要问题.在其哲学理论中,他将主体划分为愚昧主体、消极主体和忠实主体,其目的是探究革命主体如何生成的问题,而电影可以更加感性和具象化地探索这一生成的可能性.影片《满江红》中的"孙均"一角正是以影像的形式呈现了消极主体向忠实于事件的革命主体的转变.其角色背后更是蕴含了世界逻辑的转向——从必然性本体论到偶然性本体论.这种本质性的呈现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因为电影艺术承载了能够生产真理的想象力,但并不是所有影片都能展现这种能力.在巴迪欧看来,只有那些蕴含哲学情境的影片才能成为生产真理的电影艺术,并成为帮助我们构建革命主体的重要力量.
电影、事件哲学、巴迪欧、革命主体、真理
S5;F304.3;X38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
2023-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