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633.2021.04.011
知识与品性:先秦哲学中的"耕稼"之争
在先民追溯的神农时代,耕稼是文明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艺.周朝以农兴国,亦从耕稼之事中提炼无逸的精神品格.但随着文明与社会的发展衍化,耕稼逐渐由政教整体的中心、急务隐退至边缘.经由君子小人之辨、力与德之辨,孔子的耕稼观念从实义向德义转化.一方面,掌握耕稼知识无助于挽救礼崩乐坏的危局,孔子推重更具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君子之学;另一方面,耕稼与修德在转化原始力量上又具有同构性.耕稼观念的变化引发了农家的应激反应.在与农家的论辩中,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力与德之辨引申为力与心之辨、夷与夏之辨,否定了耕稼与品性的关系.荀子虽然意识到心与力在事中的统一,但依旧以物与道之辨承继了君子、小人的分野.庄子在孔老思想的基础上,重新赋予耕稼以内在价值,耕稼之事可以治身修德,技艺可以载道,由此转化了儒家主导的耕稼观念.
先秦、耕稼、知识、品性、技艺
B22;B82-054.9;K24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BZX059
2021-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