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5194.2023.01.012
村庄"中位达标"治理的逻辑及影响
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化建设,对制度构建下的村治样态分析,可以在村庄事务的制度化治理视角下展开,考察制度规范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治理行动的影响.受制度建构负外部性成本与责任"硬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村治实践多呈现"中位达标"治理样态,而非已有研究提出的"竞标"治理或"底线"治理.村庄"中位达标"治理追求的是不冒进、不落后、不过度负累的中间位置排名,具体表现为常规且无量化要求事务的规范对标、常规且有数量要求事务的量化平衡,以及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差异化作为等,遵循的是一种分类达标策略."中位达标"治理既可能带来村庄治理的"工具主义"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其向"实体化"治理转型.为保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平稳有序以及弥补"工具主义"治理缺陷,需要推动制度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基层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在理论层面,"中位达标"治理为当前村治实践提供了新的经验参照,也为学界思考技术治理、政社关系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中位达标"治理、乡村治理、制度嵌入
D638(国家行政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3-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