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458/j.cnki.1007-0893.2021.09.001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差异分析
目的:分析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PI-IBS)两种疾病类型的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确诊并治疗的PI-IBS患者50例作为观察1组,NPI-IBS患者60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指标检测及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17A、干扰素-γ(IFN-γ)、IL-10检测,比较各组差异;分析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患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少于观察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的血清I-FABP测定结果为(43.01±4.00)μg·L-1,观察2组为(18.32±1.44)μg·L-1,对照组为(10.58±1.22)μg·L-1.观察1组患者的I-FABP值显著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肠黏膜IL-17A、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肠黏膜IL-17A、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IBS伴有焦虑状态,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是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I-FABP有可能是PI-IBS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31
R574.1(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课题JCYJ20140415162542973
2021-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