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男性学杂志》部分摘要
@@ 促性腺激素作用多态性的临床意义
Ilpo T. Huhtaniemi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Turku, Kiinamyllynkatu 10, 20520 Turku, Finland,
and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University of Aberdeen, Aberdeen AB 25 2ZD, Scotland, UK
近期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分子结构的多态性使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促性腺激素
分子糖基化状态的可变性所致之微观不均一性,是循环血中促性腺激素分子结构多态性的原因之一.促性腺激素
的糖基部分对其发挥固有的生物活性甚为重要,这可以通过测定其生物活性与免疫反应性之比(B/I)而获知.我们
用改进的体外生物鉴定和免疫测定方法来重新评价此现象,结果显示,促性腺激素(尤其是LH)的固有生物学活性
似乎比过去假定的更为稳定.从前所证明的许多差异,有些甚至在特定临床情况下认为具有诊断价值,结果乃方法
学伪像.本文第一部分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LH的B/I比率方面与男性特殊关联的一些发现.第二部分则描述了
新近在LHβ-亚单位基因中发现的一种普遍多态性.变异体LHβ等位基因包含两个点突变,这使LH产生两个氨基
酸改变以及一个额外糖基化位点.LH变异体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不同人种的携带率从0到52%不等.LH变异体
与野生型LH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无论男女,其携带者似乎生殖功能存在轻度异常者较为多见.临床医生应该注
意到此项LH变异形式(所有免疫测定都无法检出),它可能是有些患者LH检测得到异常结果的原因. 关键词:FSH;LH;生物检测;免疫检测;突变;多态性;糖基化
长期服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削弱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
W.D. Ratnasooriya, J. R. A.C. Jayakody
Department of Zoology, University of Colombo, Colombo 3, Sri Lanka.
目的:评价对乙酰氨基酚在雄性大鼠中的抗生殖效应.方法:雄鼠每日口服500 mg/kg或1000mg/kg对乙酰
氨基酚,连续30 d.与雌鼠合笼,评价其性行为及生育力.结果:治疗2 h后,性行为不受影响,但30 d后,两个剂量
均导致雄鼠性欲(用乘骑、插入和射精率来评价)、性活力(乘骑数、插入数和交配效率)或性表现(交配间隔)的显著
损伤.在交配实验中,生育力(受孕数,生育指数,着床率和着床数)显著降低.所有效应均为可逆.这种抗生殖效果
不是由于一般毒性所引起,而是由于精子减少所致之着床前失落的增加,以及正常或高活性精子活力的降低和精
子生殖潜力的降低.结论:长期应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引起雄大鼠生殖能力下降.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生育力;性行为;寡精症;着床前失落;获能;精子活力
ICSI技术在严重男性不育症中应用的
细胞遗传学及男科学研究现状
G. Haidl1, B. Peschka2, G. Schwanitz2, M. Montag3, K. van der Ven3, H. van der Ven3
1. Dept. of Dermatology and Andrology; 2. Inst. of Human Genetics,
3. Dept. of 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Bonn, 53105, Bonn, Germany
目的:研讨细胞遗传畸变是否与特定的精子和激素异常有关.方法:研究了305对不育夫妇,所有男性均进行
全面的男科检查,包括体检、激素测定、HIV检测及精液分析.用标准方法和孵育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夫妇双方进
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在305对夫妇中,10名男性(3.2%)及10名女性(3.2%)表现出染色体组成异常,包括
易位(n=7),Robertsonian易位(n=3),倒置(n=3),其它结构异常(n=4)以及性染色体异常(n=3).多数病人除精
子数量减少外,顶体缺陷的精子比例亦有增加.结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不育夫妇受精和受孕率低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男性不育;胞浆内精子注射;染色体异常
胚层细胞电穿融合形成鸡杂合体
S. Aritomi, N. Fujihara
Division of Animal Resource Scienc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Fukuoka 812-8581, Japan
目的:通过电穿孔法融合胚层细胞并转移至受体胚胎,从而建立形成体细胞和胚细胞杂合小鸡的技术,并希望
能产生睾丸样组织和带有特异性W-染色体基因的精子.方法:取新鲜的、能孵化且未孵育过的白色来亨鸡蛋和红
色罗德岛鸡蛋若干,从中分离出X期囊胚层细胞,用电穿孔法融合之.将处理过的细胞悬液转移到恢复介质中(含
10%牛胎血清的Delbecco's modified Eagle介质),然后注入至未孵育过的受体胚胎细胞(X期)的胚下腔中.结果:
177个注射融合胚层细胞的受体胚胎中,6个(3.4%)成功孵育.在其羽毛的黑色素细胞中检测到体细胞杂合体.其
中1鸡(16.7%)观察到源于供体细胞的羽毛特征.孵育后21 d,5个胚胎中的2个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以分析各组
织中W-染色体的特异性DNA.一鸡在胃中找到该DNA,另一只在两侧性腺及其它组织而不是胃中存在该DNA.
结论:含有电融合胚层细胞的受体胚胎可以更加成功地产生体细胞和胚细胞杂合鸡. 关键词:鸡胚层;电穿孔法;杂合体
亚洲男性、男性学
21
R6;R737.25;R277.5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