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63/j.cnki.sdzs.2020.01.005
论儒道的“道隐”及其历史前源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隐逸思想的源头归诸儒家或道家,并且认为儒家之“隐”重“道”,而道家之“隐”重“形”.但这一认识或可斟酌.梳理文献可知,至迟在殷商末期,隐逸文化即已发轫.微子、箕子、伯夷、叔齐、吴太伯、齐太公等是殷末隐逸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隐逸是殷末隐逸文化的直接延续,是“道隐”;道家隐逸具有与儒家隐逸相同的结构,同样是一种“道隐”,但“道”的内涵有所不同.儒家之道为人道,道家之道为天道.
先泰、道隐、儒家、道家、殷末、微子
41
G02(文化哲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汉学视域中的《尚书》英译研究”;得到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