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63/j.cnki.sdjk.2018.04.005
"底层文化资本"再审视
无论是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抑或是拉鲁关于不同阶层教养方式的论述,都倾向于认为社会底层的文化实践与公共教育机构扞格不入.伯恩斯坦和拉鲁对不同阶层语言编码、教养方式的区分以及作为理论补丁的剩余性观念为我们思索文化资本是否也有阶层之别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底层文化资本,即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是一套底层子弟通往高学业成就的独特性情系统,也是布迪厄所言的惯习或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这证实文化资本并非均质化的存在.在特定制度情境下,底层文化资本可以大放异彩.但不容忽视的是,极端苦修必然伴随极端的片面发展,底层文化资本的暗面有待进一步讨论.
底层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理论、惯习、文化缺陷论、辩证法
6
G40-052(教育学)
2019-0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