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简况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7813.2013.05(x).82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简况

引用
中医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与之相似描述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根据SLE发热、红斑、腰膝酸软乏力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阴阳毒”、“阳毒发斑”、“面发毒”、“蝴蝶斑”、“鬼脸疮”、“脏腑痹”等.本病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以肝肾阴亏为主;外因则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进而内舍五脏六腑.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热毒瘀血为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多变.急性期有热毒炽盛、瘀血阻络、风湿热痹、阴虚内热等,治疗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缓解期常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治疗固护阴液、养阴滋阴.

系统性红斑狼疮、阴阳毒、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固护阴液、养阴滋阴、中医药治疗、综述

27

R259;R593.24+1(中医内科)

2013-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5-1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671-7813

21-1187/R

27

2013,27(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