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5725.2017.03.045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自从GALIBERT首次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C2椎体血管瘤,以及美国人REILEY发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来,PVP与PKP在全世界已经被广泛的用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虽然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强烈建议不要使用PKP和PVP对疼痛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管理[1],但随后的几篇研究[2-4]却肯定了PKP及PVP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目前PVP与PKP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文献对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只研究了部分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国内外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全面分析的文章很少,为了更全面的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分析,首次将影响PKP及PVP疗效的相关因素分类为人口学因素、于术因素、骨水泥因素、椎体因素、其他因素,并以这些相关因素为主线进行综述.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疗效、压缩性骨折、相关影响因素、相关因素、治疗方法、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椎体血管瘤、人口学因素、整形外科、文献、美国人、疼痛性、骨水泥、综述、主线、学会、手术
33
R68;R47
2017-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