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有机孔与无机孔孔径分布——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
页岩有机孔隙具有强烈亲油性,无机孔隙具有强烈亲水性.基于页岩孔隙润湿性差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确定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孔径分布.步骤如下:将页岩岩心分别在饱和油与水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观测,确定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谱,再利用高压汞注入与液氮吸附联测实验,建立T2时间与孔径大小定量关系(rd=52T2),以此为基础确定有机孔和无机孔孔径分布.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涪陵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孔隙评价中,页岩有机孔直径集中分布在2~ 50 nm,峰值为10 nm,少量有机孔直径分布在200~ 500 nm.无机孔直径分布范围较宽,分布在2.5~ 500 nm,峰值为50 nm.微裂缝尺寸较大,分布在4~10 μm,峰值为5μm.应用FIB-SEM识别孔隙类型及其孔径分布,并检验NMR确定的孔径分布,两者具有一致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岩心全直径测量,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页岩气储层有机孔与无机孔孔径分布,而且测量成本低,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核磁共振、有机孔、无机孔、页岩气、龙马溪组、涪陵地区、四川盆地
37
TE1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石化科技部攻关项目P13112
2016-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