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粘土复合体抽提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 μ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究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对有机粘土复合体进行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抽提量发生较大的变化,超临界流体抽提色谱的主峰碳向高碳数方向移动,反应了不同强度抽提剂获取有机质特征的差异.但是,抽提残渣的TOC含量仍较高,表明经相继抽提后粘土仍结合有大量的有机质.在抽提残渣的XRD曲线上,250℃时d001反射峰大于1.0 nm,直至升温到550℃时d001反射峰移至1.0 nm处,表明蒙脱石层间存在有机质.抽提前、后的有机粘土复合体,在差热(DTA)曲线上350℃附近出现显著的放热峰;在IR曲线上的有机质特征峰(2 924,2 852,1 388和725 cm-1)和水的特征峰(1 634 cm-1),仅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均未发生位移,表明相继抽提并没有破坏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对比抽提前、后的特征认为,抽提获取了粘土表面吸附的的或孔隙间的有机质,而抽提残渣仍保留了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且数量较大和稳定,这些都与干酪根的特征不同.因此,应探索有机质生烃和资源评价参数研究的新思路,这对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机理和油气勘探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抽提和残渣、有机质赋存、石油地质意义、有机粘土复合体
31
TE135(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8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局基金项目P0803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油气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P08026
2010-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