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早期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术后并发咯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114/j.issn.1008-5971.2021.00.138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早期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术后并发咯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研究

引用
背景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肺癌的早期表现,目前肺穿刺活检术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但其对早期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相关报道较少.另外,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以下简称CT肺穿刺)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手段,易引发咯血、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其中关于咯血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CT肺穿刺对早期SPN良、恶性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术后咯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2019年在阜南县人民医院行CT肺穿刺的328例早期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灶直径分为A组(10~20 mm)182例和B组(20~30 mm)146例.比较A、B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病理类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咯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咯血组和未咯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SPN患者CT肺穿刺后并发咯血的影响因素;采用R 3.6.1软件包结合rms程序包建立早期SPN患者CT肺穿刺后并发咯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列线图模型对早期SPN患者CT肺穿刺后并发咯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32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A、B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病理诊断恶性率高于A组(P<0.05).246例恶性早期SPN患者中,以腺癌检出率最高,为33.7%,其次为鳞癌(24.8%)、小细胞癌(15.4%)、转移瘤(6.5%);82例良性早期SPN中,以肺炎检出率最高,为52.4%,其次为肺结核(40.2%).B组患者咯血、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346,95%CI(1.469,7.623)〕、病灶直径≥20 mm〔OR=4.764,95%CI(1.750,12.973)〕、穿刺深度≥20 mm〔OR=5.554,95%CI(2.403,12.833)〕、穿刺次数>1次〔OR=3.443,95%CI(1.489,7.963)〕、病灶-胸膜距离≤1 cm〔OR=5.798,95%CI(1.978,8.026)〕是早期SPN患者CT肺穿刺后并发咯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Calibration验证及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为0.841〔95%CI(0.780,0.902)〕,其中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SPN患者CT肺穿刺后并发咯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80,0.902)〕,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结论 CT肺穿刺对早期SPN具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但直径为>20~30 mm的早期SPN患者肺结节恶性率较高.年龄≥60岁、病灶直径≥20 mm、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病灶-胸膜距离≤1 cm是早期SPN患者CT肺穿刺后并发咯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区分度及预测能力.

孤立性肺结节、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咯血、影响因素分析、列线图

29

R521.6(结核病)

2021-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8-73,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008-5971

13-1258/R

29

2021,29(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