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新近纪-第四纪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渤海海域是郯庐断裂带所经之地,该区断裂的形成与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密切相关.新近纪及后期郯庐断裂发生右行走滑作用,张家口-蓬莱断裂发生共轭左行走滑,分别控制了莱州湾-渤中-辽东湾地区和渤西地区浅层小断裂的形成,小断裂主要沿着走滑断裂两侧分布,走向有NE、NEE、近EW向和NWW向,以NE和NEE走向为主,断裂错综复杂.这些小断裂平面上大部分表现为反"S"型,剖面上大部分表现为花状构造.其形成机制为可以用持续简单剪切的作用下非共轴递进变形来解释,早期形成的NE向正断层在后期持续简单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呈NEE向,并带有一定的左行走滑位移分量,简单剪切持续进行断层还可能发生正反转形成NWW向扭压断层.所以,渤海海域新近纪是在持续简单剪切作用下形成走滑断层体系.
渤海海域、新近纪、断裂特征、形成机制、非共轴递进变形
31
TE111.1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90和406721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SC06TJ-TQL-004
2010-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91-595